凱發K8官網首頁凱發K8國際官方,K8凱發,K8凱發首頁登錄,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行業週期性明顯。受房地產投資持續低迷影響,2024年前三季度建築業增速有所回落。
從需求端看,2024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開發投資、銷售和施工增速仍為負,雖然國家持續出台刺激政策,但仍需關注相關政策未來發力強度和落地執行情況;同期,基礎設施建設增速同比小幅回升,總體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態勢。
2024年前三季度,建築施工企業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現金流量淨額缺口有所擴大,行業流動性壓力加大;整體槓桿水平持續提升,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槓桿水平有所企穩,民營企業槓桿水平有所下降;民營企業流動性緊縮趨勢愈發明顯,需持續關注償債指標明顯弱化、資金鏈壓力較為突出的尾部企業。隨著國家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建工行業流動性壓力或將有所緩解。
2024年前三季度,中央國有企業發債主體數量及發債規模明顯領先于其他所有制企業且優勢有所擴大,民營企業無債券發行,信用等級對信用利差表現出較強的區分度。
聯合資信認為,隨著國家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潛力的持續釋放,建築業仍將維持中低速增長趨勢。
建築業是國民經濟中專門從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設和設備安裝以及工程勘察設計工作的生產部門,居于整個產業鏈的中遊,市場競爭較為充分,由終端需求直接驅動,需求強勁時議價能力相對較強,毛利率也相對越高,反之則毛利率相對較低。從細分領域來看,建築業主要由房屋建築業、土木工程建築業、建築安裝業以及建築裝飾、裝修和其他建築業四大類組成。
建築業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週期性明顯,其發展與宏觀經濟走勢高度相關。近年來,建築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整體較為穩定,建築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柱地位穩固。
建築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變動趨勢與宏觀經濟走勢大致相同。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速的持續下行,建築業整體增速也隨之放緩。2017年之前,建築業總產值增速基本高于GDP增速,自2017年起,建築業總產值增速長期低于GDP增速。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建築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40%,增速低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40個百分點。
從建築業對GDP增長的貢獻情況來看,自2011年以來,建築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6.70%以上,2023年為6.80%。2024年前三季度,建築業實現增加值(現價)6.09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現價)的比重為6.41%,略低于2023年前三季度比重(6.43%)。通常第四季度建築業增加值佔比更高,預計2024年全年建築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同比變化較小,建築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柱地位穩固。
整體看,建築業週期性明顯,在經濟下行期間,建築業受到的衝擊較大,在經濟恢復期間,建築業對國民經濟貢獻作用明顯提升。
2024年以來,受房地產投資持續低迷影響,前三季度建築業增速有所回落;房地產行業景氣度和基建投資對建築業產值增長造成較大影響。宏觀經濟政策持續保持寬鬆,國家通過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努力完成經濟增長目標。
建築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政府通常會採用刺激投資的方式來穩定經濟增速,而建築業是固定資本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築業增長與宏觀經濟走勢高度相關。
經初步核算,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4.98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4.80%,較上半年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2024年1-9月,全國建築業實現總產值21.74萬億元,同比增長4.40%,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40個百分點,主要系受房地產投資持續低迷影響所致;2024年1-10月,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8.63萬億元,同比下降10.30%,降幅同比擴大1.00個百分點;2024年1-10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35%,增速同比提高1.08個百分點。
宏觀政策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宏觀政策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4月、7月政治局會議精神,聚焦宏觀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用好超長期國債支持“兩重、兩新”工作;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綜合採取多種貨幣工具,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加快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建設,落實新“國九條”。2024年第四季度,中央出台10萬億化債計劃、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緊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大財政和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加強助企疏困,努力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
2024年以來,建築行業相關政策仍以規範行業管理和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為主導,對原有政策標準進行修訂完善。此外,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等制度正在研究建立,為建築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機遇。
建築業長週期特征較為明顯,且當前週期被動拉長,目前我國建築業在長週期和短週期均處于下行階段,2024年以來國家持續出台“穩增長”政策,財政貨幣政策和房地產調控政策組合拳持續出台,對建築業形成一定支撐,未來需持續關注下遊房地產調控政策和基建投資強度對建築業影響情況。
建築業存在一定的週期性波動規律,根據庫茲涅茨週期理論,一般20~40年為一個長週期,背後反映了人口規模與結構的變化。一個長週期包含若幹個3年左右的短週期,短週期又稱“基欽週期”或“庫存週期”。對于建築企業而言,並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產成品庫存,其短週期的存在性更多的受到其他下遊行業(尤其是地產行業)週期性的影響。
從建築業增加值增速的走勢來看,我國建築業發展主要歷經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建築業進入起步階段(1978年至1999年),這一階段,國家做了許多改革嘗試,如擴大國營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及承包制改革等,從多個方面下放建築業企業自主權真我永恆旗艦店,激發企業活力,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該階段中國建築業發展主要依託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從1978至1983年,我國建成投產的大、中型項目達595個。第二階段: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標志著中國的產業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中國建築業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在該階段,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房地產行業迅速崛起,建築業增加值保持著高速增長,其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的支柱地位不斷加強。第三階段:“十二五”以來(2011年至今),我國建築業進入轉型升級階段,發展模式開始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型。從產值規模增長情況來看,這一階段建築業增加值增速經歷了從高速到緩慢再到平穩的發展過程。2024年以來,國家持續出台“穩增長”政策,財政貨幣政策和房地產調控政策組合拳持續出台,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房地產市場投資需求回穩對建築業形成一定支撐。
聯合資信通過觀察發債建築施工企業樣本[1]收入和利潤的變化特征來映射建築業的週期性變化。通過對樣本企業2003-2023年營業總收入和利潤總額的統計,得出營業總收入增速和利潤總額增速的變動趨勢,結果如圖4所示。2003-2023年,樣本企業營業總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速中位數在長週期內整體呈波動下行趨勢,期間包含了若幹個2~4年的短週期。從營業總收入增速來看,在2004年、2010年和2019年均處于短週期內高位,但收入增速的短週期峰值呈波動下降趨勢,這也印證了建築業處于長週期下行的觀點。從利潤總額增速來看,2003-2023年,樣本企業利潤總額增速波動較大。近年來,受宏觀政策調控的影響,建築業週期存在被拉長的蹟象。最近一輪短週期始于2015年左右的低點,經歷一系列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下,2016年樣本企業的利潤增速明顯回升並于2016-2018年利潤達到短週期高點,2017年樣本企業的營業總收入增速明顯回升並于2017-2019年達到短週期高點。整體看,樣本企業營業總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速變動趨勢總體與建築業總產值的增速呈現出基本一致的週期性特征,目前建築業短週期和長週期均處于下行階段,短週期受下遊行業政策性調控影響較大,未來需持續關注下遊房地產和基建行業的調控政策及邊際變化。
房地產和基建為建築業下遊兩大主要需求來源,2013年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處于長期下行趨勢,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在2012至2015年處于下降趨勢,2016年起實現回升。2020年以來,受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融資限制及房地產市場供需發生變化影響,房地產開發投資整體呈下降趨勢,對內建築業總產值和企業盈利能力均造成較大影響,建築業下行壓力加大。2021年以來,房地產投資完成額增速持續下探,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于2021年末觸底後反彈至10.00%上下波動。2022年二季度開始,房地產投資持續負增長,對固定資產投資形成一定拖累。2024年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41.94萬億元,同比增長3.40%,較2023年同期水平小幅提升但較2019年及之前年度同期水平差距較大,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
受監管環境、企業性質不同影響,近年來建築業集中度逐步提升,形成了多層次競爭格局。抗風險能力強、擁有融資和技術優勢的中央和地方國有建築企業有望維持業績增長態勢,隨著其市場佔有率的進一步提高,疊加民營建築業企業逐漸被動出清,建築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
建築業準入及行業壁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及資質水平,二是資金及融資實力。首先,建築企業只有在取得相應資質證書後,才能在資質許可的範圍內從事建築施工活動,技術及資質等級是建築企業的重要基礎條件。建築企業資質等級劃分為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三個序列。其次,由于建築企業承接項目後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流動資金,加之EPC、BOT和PPP等已成為建築業企業重要的承包模式和獲利模式,承包商資金及融資能力已經成為決定其承攬項目的核心因素。因此,具備較高技術及資質水平,且資金及融資實力較強的建築企業,往往聚焦自身側重的專業建築領域,並能夠利用自身優勢佔據更高的市場份額。
建築業競爭格局方面,從國內建築業目前形成的競爭格局看,國內建築市場按照企業屬性可劃分五類,分別為:“八大”中央國有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外資巨頭以及眾多中小建築公司。“八大”中央國有企業經過大規模的整合之後,具備了雄厚的資金實力,技術水平及資質等級高,在技術資本密集型的高端項目及其所在的細分行業中形成了較高的壁壘;地方國有企業能夠一定程度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在所在區域做深做透的同時,跨區域擴張也取得一定成果,依靠較好的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獲取較好的收益;大型民營企業管理機制靈活,成本控制能力強,業務資質也在不斷提升,近年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外資企業具備資本、技術、信息、裝備等方面的優勢,在勘察、設計、智能建築等高端建築市場擁有很強的競爭力。
在當前投資者風險偏好因素影響下,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較民營企業融資能力相對較強,加之民營建築施工企業在項目獲取能力等方面優勢不明顯,往往更易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衝擊。在房地產行業政策調整凱發K8官網、政府控債務的背景下,房地產企業及地方國有企業資金流動性偏緊,作為其上遊的建築施工行業也將繼續承壓,在此背景下,民營建築施工企業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衝擊加大,民營建築企業逐漸被動出清,加之政府類項目的中標方以龍頭企業和地方國有建築施工企業為主,建築業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
從公開發債企業營業總收入變動率來看,不同所有制企業營業總收入增速分化較為明顯。近年來,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增速基本呈小幅波動趨勢,2020年增速均有所下降,2021年地方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增速小幅回升;民營建築企業營業總收入增速則波動很大,2020年增速降為負值,2021年小幅回升後再度降為負值,且與中央及地方國有企業差距逐步拉大。2022年起,不同所有制企業營業總收入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民營建築業企業在行業景氣度下行和公共衛生事件衝擊雙重影響下,營業總收入增速下降幅度明顯高于中央國有建築企業和地方國有建築業企業,表明其融資、項目承接、抗風險及獲取外部支持等綜合能力明顯弱于中央和地方國有建築企業。
建築業是由需求驅動的行業,行業增長主要取決于下遊需求。整體看,建築業短期及長期增長均面臨較大壓力,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建築業總產值增速同比有所回落,新簽合同額增速由正轉負,未來行業總體有望維持中低速增長態勢。
建築業處于產業鏈的中遊,提供的服務本質上等同材料加工,但由于建築產權不歸建築施工企業所有,企業生產決策不受庫存因素幹擾,而是由下遊需求直接決定。對于價格而言,建築業定價模式多為成本加成,加之原材料的採購和價格調差機制較為成熟,原材料成本的變動可在一定程度上轉移至下遊,因此建築業是一個由需求驅動的行業,在訂單向施工轉化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其行業增長主要取決于“量”,“價”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相對較小。
從行業層面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建築業實現總產值21.74萬億元,同比增長4.40%,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40個百分點,主要系下遊房地產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所致。
從“量”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建築業新簽合同額22.32萬億元,同比下降4.74%,增速由正轉負,較上年同期下降4.75個百分點,降幅明顯。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建築業簽訂合同總額(在手)61.04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1%,且增速較上年同期末增長0.54個百分點,在手訂單增速為正但新簽訂單增速轉負,主要受部分房地產項目停建緩建導致開工率下降等因素影響所致。
建築業上遊以水泥和鋼材為主,2023年以來,受下遊市場需求低迷影響,水泥和鋼材價格波動下降;隨著下遊市場需求低迷和國家持續出台刺激政策影響,預計後期水泥、鋼材價格將呈現震蕩走勢。
建築施工企業的上遊“原材料”主要為各類建材,其中鋼筋和水泥對建築總造價的影響一般超過30.00%,其價格波動對建築施工企業成本影響較大。水泥價格方面,2023年以來,國內經濟延續恢復態勢,但受房地產市場下行拖累真我永恆旗艦店,水泥市場需求不振,產能過剩導致水泥價格持續低位下行,于2024年4月份降至2017年下半年以來價格新低;2024年5月開始,水泥行業去產能效果逐步顯現,水泥價格逐步回升。鋼材價格方面,2023年以來凱發K8官網,受房地產投資持續低迷影響,鋼材價格整體震蕩下行,2024年8月鋼材價格降至2018年以來新低;2024年9月,中央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等刺激政策,鋼材價格有所回升。總體來看,隨著下遊市場需求低迷和國家持續出台刺激政策影響,預計後期水泥、鋼材價格將呈現震蕩走勢。
2024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開發投資、銷售以及施工增速仍為負,國家持續出台刺激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政策,對于推動庫存消化和改善房企流動性等方面帶來一定邊際改善,但仍需關注相關政策未來發力強度和落地執行情況;基建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小幅回升,總體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態勢;未來隨著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實施,對于釋放基建投資潛力或將起到較強的促進作用。
建築業下遊需求可以大致分為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速自2010年以來呈下降趨勢,這也是導致建築業進入下行週期的直接原因。
2024年1-10月,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86308.9億元,同比下降10.3%,累計投資增速自2023年以來持續為負且逐月回落。銷售方面,2024年1-10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7930.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8%,累計同比增速自2022年2月以來持續為負。施工方面,2024年1-10月,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61226.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6%,2021年7月以來累計同比增速持續為負。
2024年以來,國家持續出台刺激房地產市場企穩政策,對穩定房地產市場發揮了較大作用。2024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房地產“去庫存”重要性凸顯;2024年5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對于貸款購買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貸款最低首付比例調整為不低于15.00%,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于25.00%,進一步釋放需求;在“517新政”出台後,上海、廣州、深圳和北京先後調整購房政策等措施;9月24日,人民銀行宣布統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將全國層面的二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當前的25%下調到15%;同時,人民銀行將優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將5月份人民銀行創設的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央行資金支持比例由原來的60%提高到100%,增強對銀行和收購主體的市場化激勵;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穩經濟、穩增長信號明顯,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和房地產調控政策表述更為積極;貨幣政策方面,明確表態“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房地產調控政策方面,本次會議首次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支持盤活存量閒置土地;同時,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10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打出“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的房地產政策組合拳,包括取消限購、取消限售、取消限價、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低住房貸款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貸款利率以及降低“賣舊買新”換購住房的稅費負擔,增加城中村改造與貨幣化安置、增加房地產“白名單”;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部長指出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相關稅收政策已按程序報批,將陸續推出。12月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和12月11-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隨著房地產市場企穩政策集中釋放,對于推動庫存消化和改善房企流動性等方面帶來一定邊際改善作用,預計房地產市場整體仍處于築底階段,需關注相關政策未來發力強度和落地執行情況。
2024年1-10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9.4%,增速環比和同比分別提高0.1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總體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狀態;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增長對穩定固定資產投資發揮較大作用。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用好財政政策空間,組合使用赤字、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稅費優惠、財政補助等多種政策工具,保持適當支出規模,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同時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範圍,額度分配向項目準備充分、投資效率較高的地區傾斜。2024年兩會確定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為4.62萬億元,規模創歷年新高;其中新增一般債限額0.72萬億元,與上年持平,新增專項債限額3.90萬億元,較上年增加0.10萬億元凱發K8官網,支持地方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保證必要的財政支出,發行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2024年1-9月,地方債累計發行金額合計66875.77億元,相當于2023年全年的71.71%,其中新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中專項債券佔74.87%,延續了2019年以來以專項債券為主的融資結構。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布會公布,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的決議》,決議決定批準增加6萬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並宣布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于置換隱債累計4萬億元,2029年及以後到期的棚改隱債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6+4”萬億專項化債資金落地,意味著對化債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轉變,一是從過去的應急處置向現在的主動化解轉變,二是從點狀式排雷向整體性除險轉變,三是從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範透明管理轉變,四是從側重于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展並重轉變。此外,國家計劃研究制定清理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相關政策。12月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和12月11-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住樓市股市,明年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改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預計貨幣政策在降準降息、流動性投放、結構性政策工具使用等方面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伴隨化債推進,在“穩增長”政策調控疊加專項債券資金支持下,地方政府投資項目和財政投資的持續性有所加強,有望對建築業形成較為有力的支撐。
2021-2023年,建築施工企業營業總收入和利潤總額合計規模均呈持續增長態勢,但營收增速持續放緩;同期建築施工企業整體盈利水平呈波動下降趨勢。2024年前三季度,建築施工企業營業總收入和利潤總額合計規模均同比下降,盈利水平低于上年同期。
2021-2023年,建築施工企業營業總收入規模合計分別為13.82萬億元、15.11萬億元和16.08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7.90%。同期,建築施工企業利潤總額規模合計分別為4719.18億元、5076.85億元和5381.7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6.79%。建築施工企業營業總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呈持續增長態勢。2024年1-9月,建築施工企業營業總收入合計為10.83萬億元,同比下降5.78%;同期,建築施工企業利潤總額合計為3575.96億元,同比下降9.17%。
2021-2023年,建築施工企業營業利潤率中位數分別為10.54%、9.81%和10.02%,呈波動下降趨勢。2024年1-9月,建築施工企業營業利潤率中位數為9.52%,較2023年1-9月營業利潤率中位數(9.26%)提高0.26個百分點。
從不同所有制建築施工企業來看,受下遊行業的投資放緩影響,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表現出相對更強的經營韌性,而民營企業營收和利潤增速均下滑明顯;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增速亦同比大幅下降,民營企業利潤總額繼續負增長。
從不同所有制建築施工企業來看,2021-2023年,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營收和利潤水平分化仍在持續。其中,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和利潤總額均保持增長態勢;受房地產市場影響,民營企業營業總收入持續下降,利潤總額受少數樣本企業大幅計提壞賬影響波動下降。營收增速方面,2023年,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增速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民營企業營業總收入繼續下降,主要系宏觀因素導致行業競爭不斷加劇,以及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較早受益于再融資政策放寬和專項債加速落地等利好政策影響所致。利潤總額增速方面,2023年,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營業利潤總額增速均較上年同期所有上升;同期,民營企業利潤總額合計由正轉負,主要系少數樣本企業因部分房企資金鏈斷裂大幅計提壞賬所致。營業利潤率方面,受益于嚴格的成本控制及民營建築施工企業主要分布在營業利潤率較高的工程設計、裝飾裝修和園林工程等細分行業,民企營業利潤率較其他性質企業仍維持高位。2024年1-9月,受下遊行業投資放緩影響,樣本中不同所有制建築施工企業的營業總收入合計數和利潤總額合計數均較上年同期所有下降。其中,地方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合計數和利潤總額合計數的降幅最大,分別為-13.42%和-17.07%,主要在化債背景下,地方基建投資放緩所致。
建築行業現金流受施工週期影響呈現明顯的週期性,四季度普遍為集中回款期,前三季度的經營性現金流出規模較大。2024年前三季度,建築行業經營回款質量保持穩定;受行業回款週期性特征、下遊投資持續低迷及PPP等投融資項目持續推進等因素影響,建築施工企業經營和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負,缺口同比有所擴大。
從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規模及收現質量情況來看,2021-2023年,建築施工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合計持續增長,年均復合增長5.61%,其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合計年均復合增長5.70%,現金收入比中位數在94.00%~97.00%的區間,收現質量相對穩定且整體表現較好。2024年前三季度,受營收同比下降影響,建築施工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合計11.18萬億元,同比下降5.30%,其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合計10.32萬億元,同比下降5.06%,現金收入比中位數97.58%,同比提高3.25個百分點。
從現金流淨額及資金缺口來看,建築行業現金流受施工週期影響呈現明顯的週期性,前三季度的經營性現金流出規模較大,第四季度普遍為集中回款期。2024年前三季度,受行業回款特征及下遊行業投資放緩影響,建築施工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合計為-7682.81億元,缺口同比擴大84.77%。近年來,受PPP等投融資項目持續推進等因素影響,建築施工企業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合計持續為負。2024年前三季度,建築施工企業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合計-4588.93億元,缺口同比收窄26.57%。2024年前三季度,建築施工企業籌資活動前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合計-12271.74億元,缺口同比擴大17.91%;同期,建築施工企業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合計10199.97億元,同比下降3.17%,淨融資規模有所收縮。
受投融資項目持續投入和墊資施工等因素影響,建築施工企業普遍存在較大的資金壓力,主要表現為資產負債率較高、短債規模較大等特點。近年來,建築施工企業整體債務規模持續增長,槓桿水平不斷攀升,債務負擔整體較重。
2021-2023年末,建築施工企業資產負債率中位數呈逐年小幅上升趨勢,2023年資產負債率中位數為76.28%,有息債務規模年均復合增長11.94%。2021-2023年末,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有息債務規模均持續增長,年均復合增長分別為13.28%、9.66%,民營企業有息債務規模持續下降,年均復合下降-2.46%。2024年前三季度,受投融資項目持續投資和墊資施工等因素影響,建築施工企業債務負擔進一步加重。截至2024年9月底,建築施工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74.73%、中位數為77.25%,分別較上年底下降0.09個百分點和增長0.98個百分點;有息債務規模合計89524.57億元,較上年底增長14.80%,其中短期債務為31910.57億元,較上年底增長15.49%,長期債務為57614.00億元,較上年底增長14.42%。截至2024年9月底,建築施工企業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平均值為52.81%、中位數為53.54%,分別較上年底上升1.94個百分點和上升2.50個百分點。
從不同所有制建築施工企業來看,受融資環境相對寬鬆、政策導向下資金投放更多流向龍頭企業等因素影響,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融資規模擴大,槓桿水平有所企穩;民營企業債務融資規模收縮,槓桿水平有所下降。
從不同所有制建築施工企業來看,截至2024年9月底,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值分別為74.28%和78.70%,分別較上年底下降0.07個百分點和下降0.03個百分點,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較民營企業融資環境相對寬鬆,且政策導向下的資金投放更多流向建築業龍頭企業,在經歷主動去槓桿後負債水平有所企穩;民營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63.99%,較上年底下降0.29個百分點,主要系民營企業融資環境相對緊張導致債務規模被動收縮。
近年來,建築施工企業的流動性壓力進一步顯現,短期流動性趨緊,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分化程度較高,民營企業流動性緊縮趨勢愈發明顯,需持續關注償債指標明顯弱化、資金鏈壓力較為突出的尾部企業。
短期償債指標方面,分企業性質看,中央國有企業短期償債指標整體表現較強,地方國有企業短期償債指標表現尚可,由于樣本中民營企業多為工程設計、裝飾裝修和園林工程等細分行業,債務規模相對較小影響,短期償債指標整體表現較強。截至2024年9月底,中央國有企業貨幣資金/短期債務中位數為0.79倍,較上年底下降22.20%;地方國有企業貨幣資金/短期債務中位數為0.52倍,較上年底下降21.50%;民營企業貨幣資金/短期債務中位數為0.70倍,較上年底下降40.43%。建築施工企業短期流動性整體趨緊,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短期流動性分化程度不斷降低,民營企業短期償債壓力較2023年底更大,流動性緊縮趨勢愈發明顯。
長期償債指標方面,2021-2023年,建築施工企業全部債務/EBITDA中位數持續增長,分別為5.70倍、6.35倍和6.38倍,整體長期償債指標表現持續改善。分企業性質看,2023年,中央國有企業全部債務/EBITDA中位數為5.54倍,較2022年增長8.76%;地方國有企業全部債務/EBITDA中位數為9.80倍,較2022年增長9.31%;民營企業全部債務/EBITDA中位數為5.50倍,較2022年增長80.07%。
2024年前三季度,建築施工企業發債期數及規模同比有所增長,超短期融資債券發行規模優勢仍明顯;從交易場所看,銀行間債券發行期數及規模均領先于交易所債券;從發行主體級別看,高等級發行主體優勢明顯;從企業性質看,中央國有企業仍為建築施工企業的發債主力,發債規模明顯領先于其他所有制企業,民營企業暫時退出債券發行市場。
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宏觀政策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調整房地產政策,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加快資本市場落實新“國九條”;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2024年上半年,我國宏觀政策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4月政治局會議精神,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政策靠前發力,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增發國債,調整房地產政策。債券市場運行方面,2024年上半年,央行綜合運用多種措施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利率債收益率總體呈現波動上行態勢,主要信用債發行利率均有所下行。
2024年三季度以來,宏觀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統籌安排超長期國債支持“兩重、兩新”工作;全面推動基礎設施REITs常態化發行,持續推進盤活存量資產;綜合採取多種貨幣工具,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加快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建設,落實新“國九條”。從貨幣政策操作來看,7月真我永恆旗艦店、9月央行分別下調了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10個基點和20個基點,引導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等下行,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7月、9月央行亦兩次降低政策利率,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效能,引導金融體系逐步降低企業貸款成本,保持寬鬆融資環境。展望2025年,貨幣政策或將“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投放流動性。
2024年前三季度,建築業發債主體債券發行利率均值整體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信用等級對信用利差表現出較強的區分度。
2024年前三季度,建築業發債主體債券發行利率均值整體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超短期融資券和一般企業債券的發行利率均值下降幅度相對較明顯。值得關注的是,一般中期票據AAA級債券發行利率區間寬度較大,主要系部分AAA級地方國有企業超短期融資券發行利率明顯高于正常水平所致。AA+級別發行主體中期票據的發行利率區分度較弱,主要系樣本數量較少導致數據有所偏差。
若剔除上述極值幹擾,信用等級對信用風險仍表現出較強的區分度,即建築業債券發行主體的信用等級與發行利率均值、利差均值基本呈負向關系。
2024年1-9月,建築業債券市場發行主體中共有3家企業信用等級調升,5家企業主體信用等級發生下調,部分主體伴隨評級展望調整。信用等級調升的企業均為AA+上調至AAA;信用等級調降的企業中,由AA+連續下調至C的企業1家,AA下調至AA-的企業1家,AA-連續下調至BB的企業1家,A+下調至A-的企業1家,A下調至C的企業1家。
從等級調整企業性質來看,2024年1-9月,主體信用等級被調升的企業中,2家為地方國有企業,1家為中央國有企業;信用等級被調降的主體中,4家為地方國有企業,1家為民營企業真我永恆旗艦店。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建築業週期性明顯,其發展情況與宏觀經濟走勢高度相關。房地產行業景氣度和基建投資對建築業產值增長影響較大,2024年以來,受房地產投資持續低迷影響真我永恆旗艦店,建築業產值增速有所回落。目前我國建築業在長週期和短週期均處于下行階段,2024年以來國家持續出台“穩增長”政策,財政貨幣政策和房地產調控政策組合拳持續出擊,均對建築業形成一定支撐,但仍需持續關注未來下遊房地產調控政策和基建投資強度對建築業影響情況。
從行業競爭情況看凱發K8官網,受監管環境、企業性質不同影響,近年來建築業集中度逐步提升,形成了多層次競爭格局。抗風險能力強、擁有融資和技術優勢的中央和地方國有建築企業有望維持業績增長態勢,隨著其市場佔有率的進一步提高,疊加民營建築業企業逐漸被動出清,建築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
從需求端來看,2024年以來,國家持續出台刺激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政策,對于推動庫存消化和改善房企流動性等方面帶來一定邊際改善作用,但房地產市場開發投資、銷售以及施工增速仍為負,需關注相關政策未來發力強度和落地執行情況;基建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小幅回升,總體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態勢;未來隨著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實施,對于釋放基建投資潛力或將起到較強的促進作用。
建築業的業務模式導致其呈高槓桿運行,業內企業普遍存在較大資金壓力。2024年前三季度,建築施工企業營業總收入和利潤總額合計規模均同比下降,盈利水平低于上年同期;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缺口有所擴大,融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同比有所下降,行業流動性壓力加大。從槓桿情況看,2024年前三季度,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融資規模擴大,槓桿水平有所企穩,民營企業債務融資規模收縮凱發K8官網,槓桿水平有所下降。償債能力方面,近年來,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分化程度較高,民營企業流動性緊縮趨勢愈發明顯,需持續關注償債指標明顯弱化、資金鏈壓力較為突出的尾部企業。隨著國家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建工行業流動性壓力或將有所緩解。
從發債情況來看,中央國有企業發債主體數量及發債規模明顯領先于其他所有制企業且優勢有所擴大,且高等級主體融資優勢明顯,民營企業無債券發行,信用等級對信用利差表現出較強的區分度。
[2]建築施工企業財務表現分析部分,僅保留2021-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財務數據完整的企業樣本,樣本數量為163家,未剔除母子公司影響。